難點痛點分析
企業目前能源統計沒有高效準確的工具,電力也只計量了各車間變壓器總量,蒸汽、煤的總量借助DCS人工抄錄數據,沒有使用數據挖掘技術(互聯網+)發現能源管理中海量生產數據的有用的信息。
針對重點電氣設備、工藝設備(采鹵泵、輸鹵泵等)安全運行、錯峰運行,主要通過日常的人工現場巡檢方式進行運行狀況檢查,是否能夠及時有效的發現設備運行安全隱患,完全取決于巡檢人員的技術能力水平和經驗,設備安全運行問題處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得不到保證。
對電費電度分析只能依靠供電局電費單據,不能細致分析到車間,對生產的整體能耗情況了解滯后。
節能效益
循環泵運行優化節能。現場兩臺循環泵,I效循環泵和II效循環泵額定功率110kW,通過閥門調節負荷,循環泵運行功率為70kW。用戶通過系統經濟運行模塊發現兩臺循環泵未處于經濟運行區間,發現問題后對兩臺循環泵進行了節能改造。改造后運行功率穩定在50kW,每年可以節約電費9.6萬。
熱水泵運行狀態優化節能。現場兩臺熱水泵,額定功率均為220kW,采用一用一備方式運行。用戶通過系統實時數據功能發現:綜合泵房東熱水泵和西熱水泵運行存在差異,東熱水泵運行負荷穩定在190kW,西熱水泵運行負荷穩定在200kW。發現問題后對西熱水泵進行了檢修,檢修完畢后西熱水泵功率降低了10kW,每年可以節約電費2.9萬元。
錯峰管理優化節能。目前生產只有采區工段執行錯峰生產,查詢采區工段錯峰情況,7月前錯峰嚴格執行在9:00-15;00,20:00-22:00,但主要錯峰的采鹵泵和輸鹵泵130KW,每天錯峰負荷下降到90-110KW,向貴司了解要求采鹵盡量要求錯峰,但目前整個采鹵區只有輸鹵泵嚴格執行錯峰,采鹵泵沒有執行錯峰,后續加強對采鹵泵錯峰的監管,每年可節約3.6萬元。
總進線功率因素偏低,提升設備運行效率減少電能損耗。查詢實時數據及歷史數據發現,高壓總進線功率因素偏低,最低在0.2左右,原有高壓電容補償柜補償無功總量為1500kvar,分為兩組補償每組750kvar,無法做到精準補償,根據現場實際生產中各階段的負荷情況及功率因數情況,需要更換原有的高壓電容補償柜,將電容補償柜進行重新分組,按從小到大補償量分為4組,150kvar、300kvar、450kvar、600kvar,這樣在不同生產階段均有相應的補償組進行補償,功率因數就會持續在0.9以上,從而避免因功率因數過低而罰款。目前每年力調電費罰款約10萬元,通過重新配置高壓電容補償柜來提升功率因素至0.95左右,可以保證每個月電費處于獎勵狀態,預計每年可產生效益12萬元。
非節能效益
通過電費結構分析功能,結合用戶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相應的功能配置,指導客戶核對電費單據數據,詳細簡介此功能的作用以及與電費單據兩者間的關系,可以通過此功能清楚的查看電費組成情況,方便調整繳費策略。
日常運維中根據現場礦區的采鹵泵和輸鹵泵符合錯峰使用條件,利用錯峰分析功能實時掌握采鹵泵和輸鹵泵峰谷平用電情況,并通過系統報警功能了解每天生產部門是否嚴格執行錯峰用電,進行規范管理,提升管理的精細化程度。